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

〔寶島采風〕田野秘境水中央 雲影天光映稻香
2025-07-15
三芝舊稱「小雞籠」,早期是凱達格蘭族的聚落之一。清朝時期,漢人移墾,官方將當地劃分為「芝蘭」、「芝山」、「芝柏」三堡,由於三堡都含「芝」字,因此得名「三芝」。背山面海的環境,保留傳統農村節奏,另有一番遠離喧囂的閒適。
根據歷史文獻,「小雞籠」是凱達格蘭族在北海岸建立的最大部落,族人沿著八連溪居住,幅員相當遼闊,如今仍遺留「番仔崙」、「番婆林」、「番社後」等古老地名。清康熙年間,漢人開始分批入墾小雞籠,也是順著八連溪拓展聚落。
八連溪是三芝的「母親河」,如脊梁般貫穿三芝全區。相傳清乾隆年間,有八戶來自廣東的客家人到小雞籠開墾,因八戶相連,因此取名「八連」。先民利用水車(筒車)引水灌溉、碾米、製茶,漸次發展;原本的番社,遂成為漢人的街坊。
橫跨八連溪的虹橋,紅色的橋身,與藍天互相映襯,成為地景亮點。橋下溪水潺潺,沿岸為散步與觀察生態的絕佳路線,展現生活與自然的緊密關係,也是三芝居民共同的記憶與情感核心。
金面慈容 光緒皇帝敕封
三芝福成宮主祀的「金面媽祖」,原本供奉在台北府城大天后宮,是由光緒皇帝敕封的官祀神像。根據民間說法,只有官敕媽祖才能使用金面,民間一般為粉面及黑面。當年大天后宮舉辦春秋二祭,只有達官顯貴才能入廟參拜,因此更顯尊貴。
日據時代,台北府城大天后宮被拆毀,改建為「台灣總督府博物館」(今國立台灣博物館)。後來,三芝庄長曾石岳前往台北州廳開會時,發現大天后宮的「金面媽祖」被放置在州廳地下室,於是申請將媽祖迎至三芝,並由地方人士集資建廟,「金面媽祖」從此落腳北海岸,成為地方居民的精神依靠。
海底龍宮 藝術信仰美學
位於圓山里的富福頂山寺,又稱為「三芝貝殼廟」,正式名稱為「富福頂山寺十八羅漢洞」,主要奉祀濟公活佛、十八羅漢、聖母娘娘等神祇。最大特色是以數萬顆貝殼與珊瑚裝飾的牆面、龍柱、香爐、壁飾等,令人仿若置身海底龍宮。
貝殼廟內奉祀的濟公神像,原本是由新北三重富福里的信徒輪流供奉,因信徒李樹欉長期蒐集珊瑚與貝殼,1996年向濟公發願,要建造一座貝殼廟,以結束輪流供奉的日子。貝殼廟歷時兩年完工,1998年安座,成為結合藝術、信仰、美學的傳奇景點。
位於三芝旅遊服務中心後方的「源興居」,是中華民國第7至9任總統李登輝故居,閩南式三合院紅磚古厝,搭配周圍的老榕、庭院、石桌、石椅等,景致清幽典雅。位於車埕的杜聰明故居,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老家。
山海花徑 悠然神往秘境
座落於淡金公路(台2線)旁的芝蘭公園,有一座海上觀景平台,以海洋藍為主色,搭配波浪造型伸展台,平台終點設有大型婚戒裝置藝術,在此可以觀海、聽濤,是情侶拍照、居民休憩的熱門地點。
「淺水灣」是三芝最寬闊的沙灘海灣,沙岸細緻,當地居民仍延續傳統海岸生活,清晨退潮時可見採石蚵、撿海菜的畫面。「後厝漁港」是三芝唯一的漁港,規模雖然不大,卻充滿生命力;港邊漁具倉庫有繽紛彩繪,為傳統漁港注入童趣與創意。
「水中央」是三芝的田野秘境,水田倒映天光雲影,構成迷人的畫面。「山豬窟荷花田」則隱藏於山區,荷花盛開季節,粉白交織,靜謐優美。「橫山梯田」春耕水光如鏡,秋季稻浪如金,是攝影師與寫生愛好者取景之地。「三生步道」位於三芝山麓,串連山林、溪流與瀑布,是居民健行、冥想與親近自然的去處。
掌中乾坤 李天祿文物館
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,是為紀念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所建,館內建築古色古香,展出李天祿70多年蒐藏的文物,例如百年戲偶、戲台、戲服、道具與樂器等,另蒐藏有影音資料,包括影帶、戲曲錄音、書籍與文檔等,可以感受李天祿為布袋戲所做的貢獻。
根據歷史文獻,「小雞籠」是凱達格蘭族在北海岸建立的最大部落,族人沿著八連溪居住,幅員相當遼闊,如今仍遺留「番仔崙」、「番婆林」、「番社後」等古老地名。清康熙年間,漢人開始分批入墾小雞籠,也是順著八連溪拓展聚落。
八連溪是三芝的「母親河」,如脊梁般貫穿三芝全區。相傳清乾隆年間,有八戶來自廣東的客家人到小雞籠開墾,因八戶相連,因此取名「八連」。先民利用水車(筒車)引水灌溉、碾米、製茶,漸次發展;原本的番社,遂成為漢人的街坊。
橫跨八連溪的虹橋,紅色的橋身,與藍天互相映襯,成為地景亮點。橋下溪水潺潺,沿岸為散步與觀察生態的絕佳路線,展現生活與自然的緊密關係,也是三芝居民共同的記憶與情感核心。
金面慈容 光緒皇帝敕封
三芝福成宮主祀的「金面媽祖」,原本供奉在台北府城大天后宮,是由光緒皇帝敕封的官祀神像。根據民間說法,只有官敕媽祖才能使用金面,民間一般為粉面及黑面。當年大天后宮舉辦春秋二祭,只有達官顯貴才能入廟參拜,因此更顯尊貴。
日據時代,台北府城大天后宮被拆毀,改建為「台灣總督府博物館」(今國立台灣博物館)。後來,三芝庄長曾石岳前往台北州廳開會時,發現大天后宮的「金面媽祖」被放置在州廳地下室,於是申請將媽祖迎至三芝,並由地方人士集資建廟,「金面媽祖」從此落腳北海岸,成為地方居民的精神依靠。
海底龍宮 藝術信仰美學
位於圓山里的富福頂山寺,又稱為「三芝貝殼廟」,正式名稱為「富福頂山寺十八羅漢洞」,主要奉祀濟公活佛、十八羅漢、聖母娘娘等神祇。最大特色是以數萬顆貝殼與珊瑚裝飾的牆面、龍柱、香爐、壁飾等,令人仿若置身海底龍宮。
貝殼廟內奉祀的濟公神像,原本是由新北三重富福里的信徒輪流供奉,因信徒李樹欉長期蒐集珊瑚與貝殼,1996年向濟公發願,要建造一座貝殼廟,以結束輪流供奉的日子。貝殼廟歷時兩年完工,1998年安座,成為結合藝術、信仰、美學的傳奇景點。
位於三芝旅遊服務中心後方的「源興居」,是中華民國第7至9任總統李登輝故居,閩南式三合院紅磚古厝,搭配周圍的老榕、庭院、石桌、石椅等,景致清幽典雅。位於車埕的杜聰明故居,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老家。
山海花徑 悠然神往秘境
座落於淡金公路(台2線)旁的芝蘭公園,有一座海上觀景平台,以海洋藍為主色,搭配波浪造型伸展台,平台終點設有大型婚戒裝置藝術,在此可以觀海、聽濤,是情侶拍照、居民休憩的熱門地點。
「淺水灣」是三芝最寬闊的沙灘海灣,沙岸細緻,當地居民仍延續傳統海岸生活,清晨退潮時可見採石蚵、撿海菜的畫面。「後厝漁港」是三芝唯一的漁港,規模雖然不大,卻充滿生命力;港邊漁具倉庫有繽紛彩繪,為傳統漁港注入童趣與創意。
「水中央」是三芝的田野秘境,水田倒映天光雲影,構成迷人的畫面。「山豬窟荷花田」則隱藏於山區,荷花盛開季節,粉白交織,靜謐優美。「橫山梯田」春耕水光如鏡,秋季稻浪如金,是攝影師與寫生愛好者取景之地。「三生步道」位於三芝山麓,串連山林、溪流與瀑布,是居民健行、冥想與親近自然的去處。
掌中乾坤 李天祿文物館
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,是為紀念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所建,館內建築古色古香,展出李天祿70多年蒐藏的文物,例如百年戲偶、戲台、戲服、道具與樂器等,另蒐藏有影音資料,包括影帶、戲曲錄音、書籍與文檔等,可以感受李天祿為布袋戲所做的貢獻。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